為進一步鞏固社工站(室)經驗交流及能力提升課程學習成果,提升社工站(室)相關負責人與執行人員的品牌意識及成效梳理能力,6月17日,由成都市民政局、成都市慈善總會支持,成都公益組織服務園執行的《成都市社工站(室)建設進階計劃》——社工站(室)建設能力提升活動第三期課程,在成都市社會組織培育基地順利開展,此次課程共計20余位學員參與。本次課程有幸邀請到了成都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吳銀濤老師進行專題分享。
01 項目成效提煉與梳理:內涵、策略與案例點評
上午,吳銀濤老師分別從項目和成效的再認識、成效導向及指標導向辨析、項目成效的影響因素、怎樣實現項目成效、項目成效的兩個典型混淆、社工服務成效的體現等方面進行分享,最后通過案例點評來總結學習成果,檢驗學習成效。
課程伊始,吳老師以各利益相關方關于項目成效的爭論開場,以此引入對項目和成效的再認識。吳老師在此次分享中將項目成效界定為:項目為服務對象或者環境帶來的正向的改變。
隨后吳老師由項目成效的相關概念引出對項目指標的界定和評估,并通過“成效是否等于指標?指標完成了,就能實現項目成效嗎?有成效,就一定會產出指標嗎?”三個問題引導學員思考項目成效與指標的關系,使用項目導向圖譜來對相關概念進行具體闡釋。最后例舉具體問題讓學員對自己的近期項目進行檢驗,加深學習體驗。
在項目成效的影響因素層面,吳老師首先指出良好的設計和有效實施在項目成效體現中的重要性,隨后分別從執行機構、項目團隊、項目服務對象、項目在地因素、項目資源因素、周期因素、評估因素幾個層面分別闡釋其對項目成效產生的影響??偨Y出項目成效的產生需要從系統層面介入和思考,打造成效導向的環境,才能更好地實現項目成效。
關于怎樣實現項目成效,吳老師認為應當遵循“問題需求分析-目標設置-服務產出-服務活動-服務投入”的路徑,充分調研,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項目目標的設定。通過對項目成效實現的理想路徑和現實路徑進行比較分析,明確實現項目成效的現實路徑需要增加資源投入、增強活動數量、增加服務產出、做好預算管理、做好過程監測、做好風險管理和變更管理。
隨后吳老師對項目成效的兩個典型混淆進行辨析,分別對產出與成效、滿意度與成效進行了辨析,從項目成效評估的主體、內容以及方式對社工服務成效的體現進行了介紹,并對成效報告撰寫的邏輯結構做了分享。
課程最后,吳老師對本班學員參與執行的五塊石街道社工站服務項目、先鋒村社工室服務項目和彌牟鎮社工站服務項目進行了案例點撥及評價,利用學員自身所在的鎮(街道)、村(社區)的服務項目進行深化總結,鞏固學員的學習成果。
02 社會服務項目經驗梳理和案例撰寫
下午的課程著重案例分享,從認識經驗、案例撰寫要求、案例如何書寫、過往案例分享以及本土案例點評幾個方面進行。
“經驗梳理和案例撰寫為什么痛”,吳老師在課程一開始便拋出了這個問題,由此引出了一線社工在案例撰寫中的痛點,并進一步指出工作中的經驗梳理最終是為了“應用”,傳承“前人”的“良好實踐”,讓“后來者”可以提升效率或降低出錯的成本。
關于案例撰寫的要求,吳老師認為案例撰寫應體現四個“要”,即要體現站位性、要體現創投特點、要體現點位獨特性、要體現可推廣性,并具備問題意識、專業意識和獨特性意識,培養總結提煉能力、傳播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體現案例的獨特性和個性化。吳老師還對案例需要具備的結構內容進行了介紹,并通過兒童社會工作案例、小區架空層盤活案例、社區民主協商等具體案例分享,讓學員對案例梳理和總結有了更直觀和深刻的認識。
通過此次課程培訓,學員們對社工站(室)成效梳理的邏輯結構的案例撰寫的方式方法等內容都有了深刻認識,厘清了在成效梳理過程中容易混淆的幾個概念,并學習了過往優秀案例經驗,為后續案例撰寫打下了堅實基礎。此次社工站(室)建設進階計劃能力培訓課程至此已經圓滿結束,相信通過以上三次課程能夠使學員有所收獲,并由此推動成都市社工站(室)作用發揮、加強基層民生服務力量,助推基層創新治理。